close

天啊, 沒想到能開寫第三孕期網誌時, 我的小孩都快要一歲了! 時間到底消失到哪去啊啊啊!

話說第三孕期真是讓我倒數計時想卸貨的不舒服, 常常失眠加身體這個痛那個痠的, 每晚坐在床上看著時鐘坐到天亮, 上班時又累又想趕工在產假前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超級期待產假的來到, 幻想每天臥床有人伺候吃飽睡飽的美好月子生活. 我當時真是天真又智障(遠目)啊!

那時唯一的小慶幸, 就是變得更加能吃, 而且自以為孕婦吃不胖吧. 我原本就很能吃, 自從開啟'一人吃兩人補'的無敵星星模式後, 根本大吃大喝沒在給它怕的, 反正體重增加就都認為在養大小孩, 殊不知幾個月之後發現小孩出生才2700克, 其他的十公斤都吃到自己身上來了.

底下這照片是去中國餐廳A'chi時, 大英覺得我吃得太誇張非留下證據不可而拍的. 打著'我孕婦捏'的大旗, 我一口氣點了(也吃完了)一鍋水煮魚, 20個水煎包, 還有20隻烤羊串. 沒錯, 我一個人磕完的, 因為大英只吃了自己點的鴨飯, 完全以看好戲的態度瞪著我龜速吞下這堆東西. 當時我還覺得他是在忌妒我能吃這麼多東西不怕胖, 所以吃完還很得意地說, 怎樣, 老娘現在還有肚子可以去吃冰淇淋, 怕了吧. 唉, 現在回想真的是囂張沒有落魄的久, 產後減肥好辛苦啊!

   

一知道懷孕時, 做完功課我馬上入手這個號稱每個孕婦必備的月亮枕. 到了後期肚子變大, 這枕頭真的是神物啊!不管什麼姿勢都能讓我抱著很舒服, 到現在還在服役中, 也常讓大英抱怨它是小三, 在床上占了很大的位子. 而大英本人送給孕婦的第一個禮物則是底下這件T恤, 他本人覺得非常好笑而且很應景, 我只覺得白目, 不過後來睡衣穿不下時也乾脆穿這件, 這算是孕婦裝的一種吧! 我不想添購孕婦裝, 所以一直以寬鬆的洋裝打混想撐到生. 但是到後來穿來穿去根本只剩三四件穿得下的衣服在輪流, 我連外套跟褲襪都穿不上了, 只好添購了幾件孕婦褲, 反正懷孕時全身跟火爐一樣的沒在怕冷, 洋裝底下加長褲就可以混過去了.

    

懷孕期間做功課時, 我反而開始研究傳統風俗和療法. 其實傳統療法在瑞士很流行, 連我去上生產課程的醫院都有提供燻艾草和針灸等療法幫助孕婦胎位變正和減痛. 進了醫院我還是希望以西醫為主, 畢竟我是科學的信徒, 深信止痛針絕對比針灸來的有效, 但是在調養身體方面我開始對傳統習俗有興趣. 比如說, 孕婦界惡名昭彰的水腫, 後來我每天喝紅豆水, 真的覺得效果還不錯. 連為水腫痛苦不堪的德國朋友都跟著我喝,也算做了國民外交。坐月子必備的米酒則在蘇黎世找不到,需要跑去Luzern的中國店扛回來. 原本不能理解為什麼坐月子要用台灣米酒的大英, 在吃過月子餐基本菜的"麻油炒xx"之後驚為天人, 現在動不動就吵著要吃麻油炒肉, 要他去買米酒也不敢機機歪歪, 完全迷上月子餐. 這倒是我當時沒想到的情況.

 

    

我一直到36周才被醫生宣布要剖腹, 因為後期嚴重缺血, 好幾次被叫去婦產科輸鐵劑, 加上本身是地中海型貧血, 吃鐵劑沒什麼效果, 只能維他命當糖果吃, 希望寶寶沒有問題了. 不過原本以為要自然產, 所以還跑去上了為期兩天的生產課, 後來都沒用上, 好在保險有給付, 不然錢白花了. 我們當時去上生產課是在不同醫院, 但是後來還是有回來Triemli參加它的說明會, 這非常有幫助, 事先就熟悉環境對原本就容易慌張的新手爸媽很方便. 剖腹當天我還跟大英兩個輕輕鬆鬆地坐電車去醫院, 然後走路進去報到. 整個過程跟去旅館差不多, 報到完就帶你去病房換裝放行李, 接著坐等開刀房通知. 剖腹產可以選擇爸爸的參與度,從親自看剖腹過程到剪臍帶都行。寶寶一出生,醫生快速檢查完就裹上毯子抱給手術室裡的爸爸,醫護人員忙著開刀台上的媽媽。大英說當時他嚇呆了,一個人在角落抱著還黏糊糊而且大哭的寶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沒人理他。一直到我被縫好推進回復室時才有護士來教他脫光上衣跟寶寶做skin to skin. 寶寶到現在都還沒被擦洗過,所以就全身沾滿羊水和血污的跟她老爸抱在一起,連尿布也沒穿,還真猛。

為了讓大英能在醫院過夜陪我, 我們特地加錢指定一人房, 這樣我也比較能休息到. 當然能不能有一人房還是要靠運氣,因為萬一當天產婦很多就只能看哪有空房住哪裡了。一人房有自己的廁所(我同事說這非常重要), 房間裡還有個小門能直通隔壁的尿布台房. 是滴, 它有專門換尿布的房間喔! 房間裡有超大的水槽, 加裝暖氣燈的尿布台, 還有衣服尿布口水巾等, 設備非常好, 後來護士來給我們上衛教也是在這裡, 真的很方便. 醫院裡有分護士和助產士, 一開始我們還搞不清楚哪裡不一樣, 後來發現護士是顧媽媽的健康, 而助產士大部分是來看寶寶和教導新手父母如何照顧寶寶的. 這邊都是母嬰同房, 即使開了刀還是要下床自己顧寶寶, 我真心佩服住多人房沒有爸爸支援的媽媽們, 到底是怎麼做到一面復原一面照顧剛出生的嫩嬰啊. 不過為母則強這句話我深深體會到, 上次開子宮肌瘤的傷口遠比剖腹小多了, 聽說我開完刀一臉蒼白, 一直到三天後才下的了床. 而這次肚子開了近30公分的剖腹傷, 居然在幾小時後就能跳下床衝往哭泣的寶寶將她抱起來餵奶哄睡, 大英問我怎麼差別那麼多, 我也不知道, 傷口還是很痛, 但是大腦不知道為什麼, 聽寶寶哭泣的聲音遠比皮肉拉扯出血還痛, 這就是媽媽的力量吧!

 

  

Triemli病房裡還附贈很高級的巧克力, 不過開完刀真的沒心情吃, 後來都被大英吃光了. 我們要出院前也去買了這家的巧克力送給護士們, 感謝他們的辛勞.

 

   

Triemli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真的沒話說, 每個都非常專業而且認真, 從開刀前到出院, 每天都來確認狀況. 從婦產科醫師, 外科醫師, 麻醉師, 小兒科醫師, 巡房的醫師等都至少一天來一次, 來到我們都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了. 我的開刀醫生滿酷的, 不喜歡穿醫師袍, 常穿著一身白衣加白色吊帶褲, 第一次見面我們還以為他是修水管的. 護理人員也是一直來巡, 按鈴也馬上過來, 每個都態度很親切很認真的教導我們如何照顧寶寶, 真的選對醫院了. 唯一能抱怨的, 大概就是伙食了. 這是每天的菜單:

 

每天都有人來點菜, 而大英可以去樓下的早餐吧自己選用食物. 大英一直說手術後要多走動, 拼命催促我跟他一起走下樓去吃早餐(產婦的早餐是送來房間的). 現在回想起來真想揍他, 我肚子被開了個30公分的洞, 插著點滴尿袋而且兩三個小時要起來餵嫩嬰喝奶拍嗝, 抱到隔壁房間換尿布換衣服完全不能休息, 在床上吃個早餐這麼奢侈的事居然要我放棄, 一點良心都沒有.

回到餐點, 我第一天看了菜單之後馬上傳簡訊跟同事抱怨菜色不好, 還被同事潑冷水:那是醫院不是餐廳, 你要高興他們錢都花在醫生上, 不是你的牛排上. 這樣說也對啦, 不過可能之前我看了太多美味的月子餐介紹, 對坐月子充滿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 看到醫院端來的病人餐真的夢想快速破滅. 瑞士可能晚餐習慣吃冷食, 我住院期間每天晚上都是冷肉切盤配沙拉, 麵包, 和詭異的水果沙拉. 水果沙拉詭異在哪呢? 詭異在它是切好的水果泡在柳丁汁裡, 可是裡面沒有柳丁, 夠詭異了吧! 好吧, 其實旁邊是有附湯, 但是湯通常非常鹹, 完全不怕病人要洗腎式的鹹, 所以怕出不了院的我完全不喝, 反正母嬰同室忙得要死, 加上護士會一直進來給藥和打針, 晚餐幾乎都要在十分鐘內吃完. 反正也不好吃, 寧可把時間省下來睡覺或休息.

 

  

   

醫院只有提供大英早餐, 其他要自己解決. 他通常晚上下班後會再來陪我和幫忙照顧寶寶, 但是聰明的他在看過我的晚餐菜色後, 馬上認定樓下的餐廳應該也不怎麼好吃, 都會在家吃飽再來, 或是自己帶食物來吃. 住院住到第四天時我們突然發現Dominos披薩有外送到醫院, 霎時人生馬上變彩色的, 開始了每天躲在病房吃披薩的快樂生活, 這真是個相見恨晚的大發現啊! 

照片中的木頭色小推車就是寶寶的床, 兩邊是透明的, 可以輕易地看到寶寶狀況. 單人房的爸爸或親屬可以留宿, 在病房外有行軍床可推進來, 放在水槽與我的病床中間那小空間, 讓原本就很擠的病房更窄小了. 看大英睡的那麼痛苦, 我後來都叫他回家睡算了, 至少隔天他來換手時才有體力, 一家三口擠成這樣大家一起睡不好也沒什麼意義. 一開始我其實希望能住院住久點, 這樣寶寶隨時有專業醫護人員在旁, 萬一有什麼狀況或是我不會的地方都能很快得到幫助. 但是真的擠上個兩三天又累又不舒服後, 變的超級想回家, 至少不用再吃難吃的食物, 可以睡自己的床, 吃自己想吃的, 這樣多好. 我住了快九天才獲准出院, 傷口還沒拆線, 醫生覺得恢復的不錯就放人了. 寶寶也在小兒科醫生做最後確認後宣布可以回家, 醫院還把電動擠奶器讓我帶回家(租用). 回家後我才知道在醫院其實幫手很多, 我太小看護士和助產士的功能了. 寶寶第一天肚子餓又喝不到奶時, 都是由助產士抱走餵配方奶, 而且他們怕寶寶習慣奶瓶後不吃母奶, 居然是將配方奶放在杯子裡, 讓寶寶乾杯灌下去(超強啊). 後來我在練習親餵, 用擠奶器擠奶時他們都會來幫忙, 若奶不夠喝也會送奶來, 完全不需要泡奶或洗奶瓶洗擠奶配件, 尿布室也永遠放滿乾淨的衣服布巾尿布等, 這些事情直到我回家後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養小孩真的是很浪費水, 每天有洗不完的東西, 雖然寶寶大部分時間在睡覺, 卻超級忙碌. 下次再來介紹回家後的亂況和其他對新手爸媽來說是神助手的資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cko 的頭像
    Rocko

    台妹生活

    Ro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