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哈哈, 我特地從日本訂的新玩具寄到啦! 我的外語能力每次在想購物的時候都可以發揮到極點, 用完之後又馬上歸零, 也算是特殊技能之一吧! 其實前天就寄到了, 不過這幾天晚上都有同事朋友聚會, 喝完回家早就過半夜了, 所以熬到今天才開封好好地玩個過癮.
鏘鏘鏘!! 家庭用豆腐製作器!! 超可愛的吧! 感覺很像放大版的清酒小木杯, 可愛到不行.
拆開來之後有這些配件: 上下活動式木板, 木框, 過濾紗布, 和天然鹽滷.
其實我也不是什麼特別的豆腐控, 只是一直以來買豆腐都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即使在猶他都可以買到便宜好吃的豆腐, 一盒不到台幣30元. 吃素的時候豆腐可是個大功臣, 不管是做成豆腐漢堡也好, 或是單純地將兩面煎的焦黃直接吃也好, 都是很飽實滿足的一餐.
來到瑞士之後深深發現這是個大挑戰. 花上來回車程兩個小時左右從中國店買回來的豆腐(圖上, 紅色那盒)雖然口感不錯, 但是每次只要想到路程這麼辛苦, 還要換上好幾次火車就覺得很麻煩. 一般超市買的豆腐(圖下, 綠葉標誌那包)口感太扎實, 很像在吃綠豆糕的口感, 煮火鍋或是煎炸都硬到一個不行, 實在不好吃. 而且更令人頭痛的是, 價格一點也不便宜. 照片裡的兩盒豆腐加起來超過美金八塊錢! 在有機商店看到的豆腐一盒更是要價七塊多美金, 連敗家的我也買不下去(所以沒有照片啦!)
總之, 從日本訂購這新玩具當然是會划算的!
開始做豆腐啦! 豆腐製作器裡有附贈一張詳細的說明書, 分別是木棉豆腐和絹豆腐的做法. 我買了有機商店的豆漿1000cc包裝, 兩個都來試試看.
先來試試比較簡單絹豆腐. 製作器裡面附的鹽滷是液體狀的, 一小包12ml, 要先加50cc(大約1/4杯)的水稀釋. 為了偷懶, 我將一公升的豆漿和稀釋好的鹽滷各平分成兩份, 絹豆腐這邊是用冷豆漿直接和入鹽滷, 攪拌均勻後蒸十分鐘. 我對圓型的豆腐有心理障礙, 所以特地找了個方型的康寧鍋來做, 放進大同電鍋裡蒸上十分鐘.
蒸好之前和之後的樣子. 上層浮了很多水, 可能是豆漿不夠濃厚的關係, 不過豆腐還是漂亮地結成了塊, 吃起來口感比較像熱豆花, 而不是豆腐.
再來是木棉豆腐, 口感綿密的木棉豆腐是先將豆漿加熱到七十度左右(沒有溫度計的我是用猜的), 然後將稀釋好的鹽滷趁熱調進去. 在這之前我已經將壓豆腐的木模準備好了, 也鋪上了過濾紗布. 所有的東西我都有先用熱水沖過一次.
加入鹽滷後的豆漿很快就結塊了, 我沒有用湯匙特地將豆花打散, 直接就舀進木模子裡.
蓋上紗布. 下次要把紗布鋪漂亮一點, 尤其是四個角落的部位, 這樣壓出來的豆腐才不會賣相不佳.
用大約一公斤的重物壓在上面. 我用的是兩罐超大瓶裝的海尼根啤酒. (再度聲明我不是酒鬼)
壓了十分鐘左右, 我將上下兩塊木板拿開, 直接將壓好的豆腐連紗布一起丟進冷水裡泡一下降溫.
將紗布打開就可以看到壓好的豆腐了! 就說紗布下次要鋪好看一點....
成功了! 這就是簡單的自製豆腐. 我趁熱試吃了一塊, 豆味非常濃厚, 口感綿密, 很像在吃提拉米蘇的感覺, 真是好吃! 我把壓好的豆腐切成四大塊, 放進冷水裡儲存, 明天再來做蒜蓉醬油膏配我的手工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