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部實在是秘密代碼太多了....
研發部門喜歡用看起來像亂碼的英數字當做專案或是新配方代號, 但是他們並不是太有創意的一群人, 通常這些"亂碼"大概都是他們自己名字或是部門的縮寫加上研發日期,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都不會去拆穿.
行銷和NPI喜歡將新產品用神話故事人物當代碼. 其實我覺得如果叫做"新的神秘漱口水"就已經夠讓人一頭霧水, 猜不出是什麼東西了, 他們偏偏還要搞得很神秘,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們喜歡用"人物名", 所以萬一是很常出現的菜市場名(如David或是Tom), 在電話會議中我常會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在指某個人還是某個專案. 而且亞洲很多奇怪的英文名字(新加坡總部就曾出現過哈利波特將近十個角色), 更是容易搞混.
Operations則是喜歡把團隊取代號, 有時若很久不去注意這些團隊的名稱, 當有人事變動或是某重要事項宣告時, 簡直跟看到天書一樣: "Effective Dec 1st, John Doe will be the OPAIC of the CEE team in EURT market, leading the RFAI and DFS initiatives and OEE improvements."
Regulatory和legal就是神祕之王了. 不但從不寫會議紀錄, 也從不用文書溝通. 每次有事一定用電話連絡, 而且會在一開頭就先說, "從現在開始, 我要跟你討論的這件事就取名做小貓三號, 妳以後聽到或是看到小貓三號, 就是我現在要告訴你的事情." 問題是一個代號好記, 很多代號而且又很多人的時候就很混亂了. 每次開這種神秘會議的時候, 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這種無厘頭的對話:
A: "大家好, 歡迎參加這電話會議,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討論小貓三號"
B: "小貓三號是不是有關xxxxx的事情?"
C: "不是耶, 那是黃狗一號啦! 小貓三號是zzzzz."
A: "不不不, 那是之前的案子, 小貓二號. 現在是小貓三號, 所以是yyyyy."
C: "喔是這樣喔? 那上次那個nnnnn事件是小貓三號還是小貓二號?"
D: "都不是喔! 那個事件後來獨立出來變成花狗一號了啦!"
B: "那花狗一號跟黃狗一號有沒有關係呢?"
A: "啊其實也有一點關係啦! 上次花狗一號, 黃狗一號, 和白狗一號不是一樣都遇到wwww事情嗎?"
E: "那我們現在是討論花狗一號嗎?"
C: "沒有啦, 花狗一號是下午的會議, 現在是小貓二號."
B: "我們是小貓三號啦!"
E: ".....那小貓三號又是什麼?"
有時太神祕到最後, 就是都搞不清楚到底秘密是什麼了......